查看原文
其他

春风不改旧时波,高考小题细细说

谭峰 上海初高中数学
2025-01-06

第一次带高三学生是2011年,临考前,当时学生不想做难题,我也觉得做难题作用不大。因此整了一份“十年高考填选题”给学生做,从2002年到2011年。学生做得都挺开心,以后每年我都给高三学生们做一次。虽然现在不自己带学生了,但觉得这种做法还是有点益处的,因此继续整理分享给大家,当然,也希望把当初的“十年系列”做到二十年、三十年……,想想我内心就很充实。


小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,它性价比高啊,做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的8分,你也许做半个小时都得不到那8分,但对于小题,你可能1分钟就可能做掉2道,拿个8分或10分。在高考的竞争中,你要挤掉和你同水平的人,靠大题很难!比如,学渣和学渣竞争,反正大题难题都不会,拼的是小题容易题的正确率;或者,学霸和学霸竞争,大题出大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,即使错了,步骤分也会有,而难上天的大家也不一定都会,于是,拼的还是小题的正确率。对于学霸而言,小题错了3道及以上,那就相当糟糕了,因为对于很多中上程度的准学霸而言,这是个并不难达到的水平。如果小题只错一道,或者全对,那么优势会相当明显,即使后面大题做得不尽如人意(根据往年经验,大题做得不尽如人意是个常态,如果大题你全都做得很爽,那可以算是超常发挥),成绩也不会难看。


然后,做往年的高考题,你可以把握高考卷的命题规律和命题方向。这十多年来,题就这些,考点就在这,如果全部都做一遍,思考一遍,那么就心中有数。兵法常说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不做高考真题,你怎么感知高考?不做高考真题,如何知道考什么?很多你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点,也许就藏在历年的考题中。


比如,下面02年理科这题,不做这题,也许你都想不起“奇函数+偶函数”为“非奇非偶函数”这回事吧?你想起这件事,那么这题只能选C。



再比如,03年此题一出,“极限位置”这件事,就广为人知,求极限不一定要把表达式弄清楚的~


于是,10年就再来一道“极限位置”相关题,连题号都是相同的11题



你以为命题人尽兴了,没有,11年再来一道“极限位置”,这会儿是填空题压轴了,你爱不爱?



你以为完了?命题人不玩这个了?没有,15年再来一道,没错,就是去年,这次是选择题压轴,你服不服?



当然,还有13年文科这道,命题人还真是好这口,6年里考4次,醉醉的



再比如,09年此题横空出世后,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这种秒题利器,开始变得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,这几年的模考没有少考啊!



还有03年这题,不显山不露水,其实藏了一个你也许至今也没能想明白的事,指数函数与其相应的反函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交点。而什么时候有一个交点,什么时候有3个交点,这种问题出道压轴大题都嫌难



同样实现了冷门考点逆袭的还有13年的祖暅原理,它在教科书阴暗的角落待了无数个春秋,多少学生甚至连“祖暅”两个字都认不全。终于在13年的那个夏天,一个关在小黑屋的命题老师发现了它,于是,它走上了人生巅峰,它让无数学生都记住了它,简直了!



跟着祖大哥一起火的,还有当年的钱大姐!你以为数学题中,只有小明小红?只能说你读书少,太天真了



还有05年这道,复合方程根的个数问题,已成经典,足以传世。之后的一模二模不要考了太多~



然后,还有件事,世上知识,本没有文理之分,无需强分文理。文科生,做做范围内的理科题,理科生,做做文科题,不需要搞得文科生不敢做理科题,理科生不屑于做文科题。你看看下面两道题,上面这道是05年文科题,下面那道是06年理科题,说相似度99%,一点不夸张,你得允许命题老师随处可见的惰性,文科考过了,理科接着考嘛~




当然,这种难度的相似雷同题,一抓一大把,不信我抓给你看


2003年理科

2007年理科

2014年理科



2008年理科


2009年理科


2003年理科


2010年文科


2012年理科



2003年理科


2011年理科



2002年理科


2005年理科


2007年理科


2013年理科


2015年理科



2002年理科


2008年理科



2003年理科(有没有发现03年出镜率太高)

2010年理科



2007年理科

2014年理科



2007年理科


2012年理科


……


这种相似雷同题,简直太多太多,我还没把集合、复数运算、极限运算等列出来呢,否则更多。当然我大部分列的是理科,文科的情况基本是一样的,你做过的题中,总有那么好几道会和今年的高考题“撞题”。这种相似雷同题,一般都不难,但也几乎占了小题的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,把这些真题做一做,有利于从全局把握高考,更加胸有成竹。


最近,不少人希望我押个题。题这种东西,从何押起?基础题嘛,押与不押,都在那了。题做得多,那高考肯定百分之六七十的题,你是曾经做过类似的。题做得少,自然是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题从何处来?”。所以,对于基础题的命题趋势和方向,套用贺知章的另一句诗,一言以蔽之,“春风不改旧时波”,题型都是见过的。


而对于那些闪烁着命题者智慧光芒的“高能题”,要押中,谈何容易。因为那种题,源于命题者个人的数学素养与数学爱好,暗藏了太多的个性,它没有基础题的共性,所以难猜。比如,我如果要押题,定然是按我自己的数学素养与数学爱好去找题、编题,而这个,和命题者的个性,相符的概率极小。所以,难题的押题,意义不是很大,命题习惯也许可以猜出来,深藏命题者头脑深处的智慧如何猜?


比如这种,要我押一万次,都押不中。出这么一题,命题者几个意思,他的智慧是多与众不同?我能脑补当年学生看到这题时的崩溃状!

2004年高考


当然,现在出这种题的可能性很小了。


下面这几题,还是透露出无限的机智光芒的,个人认为境界极高,令人回味无穷。境界高的题目,一般要有画面感,有高大上的错觉感,而计算量又极小的错位感,明明是刻意安排,却又踏雪无痕,不露痕迹,最好还要有哲学思考在里面。下面这几题,真是机智的不要不要


2005年

(这道题有横纵思维的切换思考,有类比思想的领悟,从语文鉴赏的角度,还有一定的建筑美,有画面感,我第一次做这题时,就深深地记住了)


2006年


(第一次做这题,即使立马看出要分离变量,也会短暂懵一会儿,因为你会不自觉盘算:它是两个函数加起来,其中一个还有绝对值,还有3次方,x除过来要不要分类讨论。这道题的B格是够了,但当你注意到定义域,便可领悟到无需分类讨论,x除过来,然后3次方也没有了,而正因为有绝对值,所以两个函数能够同时在x=5时取到最小值。这一切一切,都是命题者刻意安排,循循善诱,却过渡得相当自然,似乎浑然天成)


2008年


(同样,有类比思想的领悟,有数形结合、动静相间的画面感,看似很复杂,因为4次方都来了,因为上海不考导数,3次方都显得与众不同,何况4次方。然而,思考透了以后,计算量却很小)


2009年


(“曲线C都是一个函数的图像”,如果不熟悉细节概念,这句话都难以理解。但理解透了这句话,又不一定能看懂函数图像,这两点都看懂了,数形结合,这道题就不难。我特别喜欢这种“重理解,轻计算”的机智题)


2012年


(不瞒大家,我第一次做这题,就被它的B格给吓到,深深以为要用微积分做,然后用991算积分,算出答案后,才幡然醒悟,众里寻他千百度,TM却在灯火阑珊处,咬牙切齿恨得不行的同时,又深深折服于这道题的精巧,割补思想,盈缺变化,阴阳互补,有太极的味道)


2013年


(初做此题,惊为天人,尤其是在祖暅原理并未得到重视的年代,“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”这句话就像蝌蚪文,都知道是秘笈,但都看不懂,看懂的只有石破天。等我参悟透了,又被它唯美又完美的转化所倾倒,若要用一句唐诗来形容,自是孤篇横绝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”,有情有景有哲思,和下面动图一起欣赏更形象。这绝对是数学高考史上出的最好的一道题,不想说之一)



参悟透了这几道题,相信你也会折服于命题人的智慧,也会明白,押中这种题,会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。


另外,据我对选择题的不完全分析,2002年到2015年,这十四年的理科选择题共56道,选A13道,选B18道,选C12道,选D13道。文科则相对平均些,选A14道,选B15道,选C13道,选D14道。无论文理科,选B概率最高,选C概率最低。但万物都是守恒的,我猜今年选择题肯定有选C的,可能还有2道会选C。好了,这就是我的押题了^_^。


说了这么多,最后发福利了,文件名【2002-2015年上海高考填选题汇总】,微信公众平台回复“十年高考+邮箱地址”可免费获取文件pdf版,如需word版联系微信号tanfengbnu,文科8元,理科8元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上海初高中数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